一些在基層擔任一把手的同志,都感到身上責任的重大。有的說,就怕所在地方、部門或單位“出事”。 到底擔心出什么事呢?比如重大安全事故、各種突發(fā)群體性事件、干部違法亂紀造成惡劣影響,以及在媒體和網(wǎng)上炒熱的不負責任的報道。出了這類事,就意味著馬上擱置手頭上重要的工作,拿出全部的精力去處置。甚至還意味著被追究責任,挨上級批評和處分。有干部認為,即使其它方面工作再好,也可能一丑遮百俊。 這種擔心是應該的,甚至是必須的。只有把肩負責任看得很重,心有如履薄冰之感,才可能使工作少出或不出紕漏,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但過猶不及,如果因為“怕出事”就不干事,或放不開手腳干事,也會影響和耽誤事業(yè)。 比如眼下,一些地方因為怕出事,元旦春節(jié)期間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就不搞了;因為怕拆遷,一些關乎民生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就不建了;因為怕生事,一些原先醞釀和謀劃好的改革措施就擱置了。 事情總是辯證的。如果我們整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縮手縮腳,怕這怕那,工作被動,這也不能抓,那也不能干,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子里,反而使各種矛盾更加顯露和激化,反而更容易“出事”。社會轉(zhuǎn)型期,一些矛盾和問題的發(fā)生乃至疊加,往往也不可避免,想回避恐怕也回避不了。面對那些繞不過去的矛盾,回避不了的問題,正確的態(tài)度是,迎著矛盾和困難上,主動解決問題?,F(xiàn)實也是如此,一些怕出事、工作被動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出事;一些改革步子邁得大、工作大刀闊斧的地方,反而社會和諧穩(wěn)定。 作為一名成熟的領導干部,不僅要“怕出事”,還要“不怕事”。一旦“出事”,沉著冷靜,妥善應對,及時處置。像重大安全事故和災難性事件,靠前指揮,把維護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像群體性事件,勇于站出來,與群眾積極對話溝通,尋求解決問題之道;像負面新聞和消息,真誠與媒體溝通,敢于承擔錯誤和責任,及時公布真相或及時公開處理結(jié)果。無數(shù)事實證明,“出事”以后如何應對,采取什么樣的舉措,關乎事件的發(fā)展方向,也關系事情的最終結(jié)果。遇事被動地掩著蓋著,只會把事情越搞越糟。 當然,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少出事”或“不出事”。實際上,“出事”中,不可預料的天災人禍只占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事件的發(fā)生跟我們一些部門和干部作風不良有關,辦事不能依法依規(guī)依程序,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特別是與我們一些部門和干部有私心、不廉潔,凡事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有關系。轉(zhuǎn)變作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特別是對各類問題和矛盾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化解,并見微知著,舉一反三,采取更有力措施,“事”就可能不會出,或不會出得多、出得大。 干部就是要干事的,不干事要干部干什么?既有“底線思維”,預防“出事”,又“不怕事”,同時避免因噎廢食“不干事”,我們的治理能力必會提升一大截。(李濟滄)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走心時代如何“走心”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心時代如何“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