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今天的中國,透過崛起的工廠、林立的塔吊、綿延的車流,可以感受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活力。在這片土地上,也有著變幻的影視光影、紛呈的演藝看點、多元的傳媒世界。從中,人們又能觸摸一個東方古國的現代文化脈動。
有人感言,在經濟增長的故事以外,中國還有一個文明重建的故事?;仡?0年歷程,無論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歷史性突破,還是文化產業(yè)的迅速壯大,抑或是國人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都在不斷書寫著“中國故事”中鮮活生動的文化章節(jié)。
這段與時俱進的書寫,起筆在思想的自覺。從執(zhí)政黨重視“軟實力”、謀劃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到老百姓“富了口袋富腦袋”的訴求,從劃清“公益性”與“經營性”的楚河漢界,到把握文化“魂”與“體”的辯證關系,正是一個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的國家在“發(fā)展起來以后”的文化自覺,一個有著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等遺產的民族在轉型期的文明思索,開啟了文化創(chuàng)新的時代里程。
這段跌宕多姿的書寫,運筆在改革的深入。10年間,轉企改制、創(chuàng)意產業(yè)、上市融資、公共文化服務、孔子學院等文化熱詞不斷,折射著氣象萬千的改革歷程:文化“事業(yè)”與“產業(yè)”比翼齊飛,政府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文化企業(yè)經歷“輸血”到“造血”的重生。正是在深化改革的語境下,我們才能理解《唐山大地震》為何能創(chuàng)造5.32億元的票房紀錄,才能想象喜羊羊、灰太狼與米老鼠、唐老鴨一起,成為這一代孩子的童年記憶。
這段富有人文氣息的書寫,落筆在人的發(fā)展。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詮釋這一觀點的,是免費的博物館里觀眾絡繹不絕,是“村村通”帶給農家的歡樂,也是一些圖書館里拾荒者平等閱讀的權利。盡管公共文化服務還只是廣覆蓋、?;?,文化產品質量也有待提升,但“為人民”的價值已經深深融入文化發(fā)展熱潮之中,昭示著一個“文化民生”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世界工廠之外,如果能讓文學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豈不更有意義?”前不久,有媒體這樣評論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豈止是文學,走向復興的中國,正努力向世界書寫一個越來越精彩的“文化故事”。(詹 勇)
- 上一篇:
-
讓公開向深處去
已是第一篇
-
讓公開向深處去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