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擔這份責,就不能做好好先生。 記者 韓萌 攝 全國政協(xié)委員、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白巖松建議城市公園拆掉圍墻;建議設立“醫(yī)生日” 白巖松,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焦點訪談》、《新聞1+1》、《新聞周刊》等膾炙人口的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 白巖松評價自己的個性是“沉穩(wěn)不失活力”,而在公眾腦海中,他就是那個皺著眉頭、表情凝重、措辭犀利的新聞評論人。雖然身兼多重社會身份,但白巖松說,他會推掉絕大部分應酬,大部分時間在家,在書籍或電腦旁,留給自己更多的思考時間。 全國兩會,和白巖松已有長達15年的“交情”。從1998年,新聞媒體首次現(xiàn)場報道兩會,白巖松做直播,到今年作為新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開兩會”,這個新聞人會關注什么樣的話題?會帶來哪些提案?未來5年計劃如何履職、參政議政…… 他說,“對于提案,我堅守的原則是,感性的思考,理性的落筆?!?/p> 聲音 ●我想我永遠也學不會不說真話。 ●政協(xié)委員不要去追熱點,讓自己的提案或建議變成能夠推動改變的“熱點”,更有意義。 ●熱點不會成為我做政協(xié)委員的束縛。對一個事件的關注,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對話:換個平臺做新聞人關注的事 “即使5年后我不再連任,作為一個記者、一個公民,我依然要去關注這個社會,依然會有自己的思考和聲音。” 新京報:這次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你是否感到和你的其他社會職務有所不同? 白巖松:我認為做政協(xié)委員也好、人大代表也好,對于新聞人來說,不過是換了另一個平臺去做新聞人關注的事情。每個代表、委員都會有自己履職的方式,但我想,記者做政協(xié)委員或人大代表會有某種天然的便利性,因為記者的職責要求他長期關注這個社會,公眾對政協(xié)委員和人大代表的要求也一樣,關注社會,建言獻策。 新京報:你做新聞評論給人的印象是犀利。在政協(xié)會議上,你是否會延續(xù)這種風格? 白巖松:批判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推動。既然承擔了這樣的一份職責,就不能做好好先生,我不會在政協(xié)會議上改變我的語言風格。而且我認為,真正的“好好先生”,應該是看得準,能提出理性的建議,并且鍥而不舍地去推動。 不會缺席任何一個上午下午的會 “兩會應該是一段很單純的時間。這十幾天里,我有充足的理由推掉一些沒有意義、以往不好推掉的事情。” 新京報:你是主持人,又是社會人士,會不會忙得沒有時間履職? |
- 在線評論
- 相關報道
- 新聞聚焦
- 聯(lián)盟聯(lián)播
- 深度評論
- 專題活動
- 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