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中国文明网“云品好书”栏目为广大网友推荐系列优质读物。本期为您推荐由人民出版社精选的出版作品:《裂变与融合:先秦青铜艺术史》《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研究》《笔底柔条因风长——丝绸之路葡萄藤蔓纹饰研究》。
《裂变与融合:先秦青铜艺术史》
作者:李嘉
内容简介:本书以先秦青铜艺术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先秦青铜艺术的发展轨迹,尝试构建先秦青铜艺术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全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先秦青铜艺术史的研究框架建构。这一层次的研究立足于史学研究的成果,运用艺术学、美术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梳理先秦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是先秦造物观念与制度对青铜艺术的影响研究。这一层次的研究依据横向研究序列的四个阶段的分期和纵向研究序列的区域划分,结合艺术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各时期、各区域的造物观念、造物制度对青铜艺术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是先秦青铜艺术的风格体系研究。这一层次的研究在先秦造物观念与制度对青铜艺术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艺术学的相关研究理论,运用艺术风格学、图像学、考古学、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先秦青铜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先秦青铜艺术的风格演化和地域风格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本书虽然是研究性著作,但是兼具了理论性和通俗性,不仅对于艺术、设计、历史专业人士具有研究参考价值,对于爱好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普通读者也是一本不错的知识性读物。
《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研究》
作者:陈涛
内容简介: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的发展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广泛流传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具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本书以文具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隋唐以前文具制造业的兴起与发展,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原料及技术的传承与革新,文具制造业产地的扩展与重心的南移,文具制造业与唐宋社会变化的互动关系,文具制造业与唐宋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秦汉至宋代文具制造业的发展演进对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唐宋变革论”等理论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全书通过考察唐宋时期文具制造业的发展,分析政治、文化中心向东移动,经济重心向南移动的发展态势。从环境史的视角分析文具制造业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读者对宋代资源革命、技术革命等问题的理解,深化拓展对“宋代经济革命”的全面认识。
《笔底柔条因风长——丝绸之路葡萄藤蔓纹饰研究》
作者:常樱
内容简介:本书以“葡萄纹”这一具体而特殊的纹饰为抓手,钩织出一条从地中海到中国光华流转的文化丝带。作者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审视葡萄藤蔓纹背后鲜活的丝绸之路场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捋清了该纹饰的起源、发展、变迁和本土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全书通过整合考古发现、文献资料与图像素材,抓住形式和意涵两个基本项,一方面,从纹饰自身的线条、色彩、材质、工艺等基本元素入手,在此基础上拓展分析形式层面的传承与创新,发掘演化背后的文化源流和历史事件;另一方面,探讨人们为什么选择这种纹样,也就是纹样是什么、象征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是此纹饰而非其他。作者将这一研究思路带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早拜占庭、中亚和我国南北朝时期,勾勒出完整的葡萄藤蔓纹发生、转移与演化的历史脉络,还原出相当数量的历史文化场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借鉴。
该书是国内较少的对某一类特定纹饰进行精梳与分析的学术著作,也是丝绸之路艺术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让更多的人看到丝绸之路纹饰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对彼此文化艺术的了解和欣赏,促进古代造型纹饰艺术在当代的交流与利用,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供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