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纪录片在全世界传播文化和知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很荣幸能与中国制片公司共同启动《小麦:文明的种子》这一项目,这是中法两国合作与友谊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不久前于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合作片发布暨签约仪式上,法国巴黎科学影像协会副主席瓦莱丽·葛荷侬这样说。
此次国际合作片发布暨签约仪式上,不仅有《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等优秀电影作品集体亮相,还有《小麦:文明的种子》《天坑探险:神秘的地质奇观》等国际合作片项目宣布启动。这些新项目不仅标志着新一轮国际合作片的蓬勃展开,也成为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凝聚中外电影人的力量、共同走好电影追光之旅的场景和成果还有很多。为期5天的电影节以“丝路通世界·光影耀长安”为主题,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电影人搭建了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也为中国电影人构建了颇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现场。电影节组委会供图
本届电影节汇聚了来自136个国家和地区的2065部参展佳作,中外电影人及文旅界人士齐聚一堂,共绘电影艺术新篇章。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不仅是一场全球电影人的盛会,更是一次跨越地域、语言与文化的对话。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会议成果,本届电影节特别邀请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主宾国,并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电影周活动。该活动不仅是中乌两国电影艺术的深度交流,也是西安和撒马尔罕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妙碰撞。
“本次乌兹别克斯坦展映了一批近年来拍摄的多类型影片,涵盖现代剧情片、家庭片和传记片等类型,全面反映了乌兹别克斯坦电影的广泛主题和多样化风格,展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遗产和当代生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影发展中心主任富尔卡特·乌斯曼诺夫说,乌中双方将以撒马尔罕电影周为纽带,打通电影跨界融合之路。
本届电影节上,120多部中外影片进行线下展映,150多部国内外大片线上免费展映,12所高校展映,陕西省10地市(区)的113个广场社区共放映电影226场,吸引影迷16万人次。
其中,多部国际合作片的发布和首映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比如,由中国、伊朗合拍的纪录片《石榴的故事》,在两国电影人不同艺术理念的碰撞中,让兵马俑、大雁塔、乾陵、临潼石榴园等有了全新的呈现,以国际视角展现中国西安和伊朗伊斯法罕两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文明之美。据介绍,该片在西安首映后,还将在伊朗德黑兰等地进行展映,同时在伊朗国家电视台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明年,该片将参加伊朗曙光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
“推动人文交流是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影《长安·长安》通过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影像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在该片首映式上,陕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该片由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电影人合力打造。
作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电影节不仅是展示各国电影艺术的舞台,更是经验分享、思想汇聚的殿堂,是推动国际电影产业合作与发展的强大引擎。电影节上,大师对谈和“一带一路”电影合作论坛等活动,有力促进了中外电影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是一个故事,还有独特的影像体系和方式,我们会借助那些独特的方式,展现出能够击中灵魂的瞬间。”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审主席,罗马尼亚导演、编剧克里斯蒂安·蒙吉分享。他和中国电影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带着各自的文化视角和创作经历,展开了一场关于“现实与影像现实”的深度对谈。此外,俄罗斯电影人帕维尔·隆金与中国编剧芦苇的对谈同样精彩迭出,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和观众。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养料,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方面拥有独特优势。”陕西省省长表示,作为文化大省、电影大省,陕西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努力为广大电影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创作生态,不断推出更多艺术精品。(记者 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