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正能量成为大流量的广州实践看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传播”为主题,“文明中国·看广州”研讨会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各级先进典型代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代表等12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交流探讨数字化赋能精神文明建设,共话如何以传播大流量汇聚文明正能量。
“流量”也有价值观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今,互联网每天增加的信息量,相当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一千年的信息总和。“人人都有麦克风”,万物皆媒体,万众皆媒体。庞大信息带来了庞大流量。流量的本质是注意力资源的选择与分配,具有大众性和社会性。在庞大流量的背后是点击和观看行为,但绝不是点点就算、看看就完,人的感官连着人的头脑和心灵,因此流量关乎潮流风向、价值养成、社会风尚,可以塑造点击和观看者对世界和事物的认知。
与会嘉宾表示,网络空间有清浊,需要激浊扬清;流量并非只有数量维度,还应有真实维度、伦理维度、审美维度等。“流量”必须要有价值感,不能价值钝感、价值无感甚至价值反感,价值要端端正正而不能东倒西歪、七荤八素。作为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如何切实遵守政府网络法规?如何尽责恪守网络伦理规范?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广州市网络文化协会会长谢奕表示,一是守正创新,更好发挥广州作为大湾区信息传播枢纽的重要作用。二是技术赋能,提高利用网络传播岭南文化的手段和能力,弘扬中华文化,讲好广州故事。三是潜心深耕,找准定位,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内容。四是拒绝媚俗,摒弃杜绝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的各种过度营销、过度炒作、过度算计的恶俗做法,使广州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新华网党委委员、高管、总编辑助理肖阳表示,作为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新华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始终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全力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思维推动跨界融合,多层次传播好中华文明,科技赋能突破时空壁垒,立体化打造“技术范儿”,开辟对外传播新赛道,讲好新时代中华文明故事。
精神文明建设是触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
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华认为,无论传播什么样的内容,核心是在于人心。媒体最重要是要扬善,将来可以多关注家庭,更接地气,让老百姓更容易参与。
让“大流量”始终澎湃“正能量”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6.4%。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持续深刻变化的今天,数以亿计的信息内容日益壮大互联网流量,尤其需要主流思想舆论举旗定向,凝聚共识合力共为。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表示,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腾讯公司微信总编辑金璇介绍了微信主动对接主流媒体优质内容,为正能量提供更多更广的出口的做法。她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持续改变媒介形态和传播格局,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一本质要求,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腾讯将专注技术积累当好‘数字化助手’,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广泛触达用户的‘加速度’。”
近年来,南方都市报积极探索正能量主旋律的创新报道,推出了一批“千万+”融媒传播爆款。南方都市报社编委、广州治理板块CEO裘萍表示,只有合乎民意才有大流量,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娴熟把控传播节奏、精准把握社会情绪,抓住群众对“急难愁盼”解决的渴望,才能打造出现象级传播爆款。
“正能量”与“大流量”不仅可以融合统一,还能相互促进,“技术赋能”加速优质内容传播,从而实现了主流思想舆论与普通网民的“双向奔赴”,在触达亿万末端用户中奏响主旋律,引领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正能量”更需要“大流量”
随着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传播速度越来越迅捷,网络的社会责任承载能力也日益凸显。
“1998年成为一名志愿者之初,我在媒体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开通‘生命热线’,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心理辅导。”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讲述了他20年间,紧随技术创新脚步,借助“新媒体力量”,发起“赵广军生命热线直播”,志愿服务人群从个位数到480万的故事,为我们生动展示了“流量”的力量。
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到现在的智能5.0时代,技术如何实现对文明的创新传播?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认为需要关注五个重要变化。一是传播主体的变化,二是载体的变化,三是形态的变化,四是传播规律的极大变化,五是传播的权力正在悄悄回归到个体。“如何拥抱新技术,实现创新传播。首先要有内容,再有机制和渠道以及平台,才能够让我们的文明影响力更大。”
投身志愿服务20年,“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陈晓霞认为,从单一的路径到多维融合的路径,正形成正能量、大流量全方位的传播矩阵,构建了线上和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我们感触很深的是,利用微信、抖音等新的线上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现在,她的志愿服务队组织各类活动,惠及170个村社、50万人次,“没有新型传播达不到这个效果”。
广州日报大洋网总经理孔庆武表示“走新才能走心”,前一个“走新”是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创新的道路;第二个“走心”要努力走到读者的内心,用技术创新赋能各个工作环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广东总经理黄纪波表示,从正能量到大流量,在有更高品质传播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新时代的传播规律,拒绝“撒胡椒面”式传播,应当集中力量打造更具影响力、更能让受众产生共鸣文化产品。(记者 王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