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真正见过桂林的山水,它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河流、神奇的洞穴和壮丽的风景都是人们心中的仙境。“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象征之一。
桂林市于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称号既是这座城市多年驰而不息接力跑的一个里程碑,又是精神文明创建一个崭新的起点。
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2021年以来,桂林市坚持常态化创城机制,传承传统文化、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生态治理、发展文明旅游等工作走在广西前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践行“两山”理念 绘好生态“山水长卷”
象鼻山景区(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正是这“甲天下”的神与魂。地处漓江黄金岸线上、握着“桂林城徽”象鼻山这张王牌,象山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根本前提是呵护好这一片青山绿水。 为保护好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桂林山水,象山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持之以恒推动生态治理,打响生态防治三大“攻坚战”,让广大群众分享桂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象山区生态保护的“第一战”,就是水污染防治。从2022年至今,象山区每月不少于一次对瓦窑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巡察检查工作,确保辖区饮用水水源安全。此外,象山区还组织开展城市建成区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排污口整治措施,有效管控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象山区加强烟花爆竹管控,开展餐饮油烟管控、禁用高污染燃料集中整治行动。象山区地域较大、人口较多,又是工业企业相对密集的一个老城区,环境问题多。为此,象山区政府因地制宜、宽严并济,针对百姓切实关心的问题积极整改,造福于民。
一江两岸绿,是象山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最好见证和最佳成绩。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象山区坚持生态服务与严管并重,通过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严管勤查环境污染源、开展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指导企业减排降碳等,书写经济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时代新篇。
象鼻山景区(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2022年1月31日开始,象鼻山景区正式全面免费开放,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桂林作出这个决定实属不易。对于象鼻山景区而言,没有门票收入,又要保证景区的高水准常态化管理,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转型发展的激励和动力。
桂林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以象鼻山景区免费开放为契机,积极探索开放式旅游消费新模式。
在提升景区品质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精细管理,让城市处处是景、处处可赏;加大景区配套项目及公共设施投入,建设智慧景区,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游览体验。
在发展综合经济方面,景区免费开放,带动当地多个产业协同发展。如今,主题邮局成为游客必打卡之地,象鼻山造型的文创雪糕旺季时每天售出1500根,周边餐饮场所也时常爆满,漓江啤酒鱼、醋血鸭等桂林特色菜品供不应求。目前,象山区正积极打造一批特色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企业,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市民的幸福感。
一江碧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作为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成果,象鼻山景区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上迈上了新台阶。
守护大美漓江 为文明旅游注入志愿力量
资料图:在漓江上,杨有发一边划着竹筏,一边娴熟地用捞篓将一个塑料袋捞起。(桂林文明办供图)
在美丽的漓江边,有这样一位“漓江守护者”:他在漓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他热爱家乡热土、热爱漓江风光,从年轻时就在心中暗暗许下“一定要保护好漓江”的誓言。69年的人生光阴已过,他在许多岗位工作过,但在“保护漓江的践行者”这一岗位上,他始终如一,即便退休仍旧不计报酬,义务在漓江上清理垃圾——他就是杨有发。
杨有发是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里第一批漓江保洁员。他每天早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划着竹筏出去为漓江保洁,负责6公里长的江面和河堤清洁工作。流水会带来大量塑料瓶、烂衣服等,一些垃圾在水里臭气弥漫,他也会强忍着恶心把它捞起,以免污染江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捡垃圾是一个“笨办法”,而他十多年如一日捡垃圾,则是对自己热爱家乡的一种诠释。
2002年起,杨有发担任浪石村党支部书记。浪石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收入来源少,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漓江游船乘筏。村民们也逐渐加入旅游行业,有的开竹筏、有的当导游、有的在岸上贩卖土特产,不少人通过旅游业实现发家致富。
杨有发深知这一方绿水青山和游客们愉悦的旅游体验就是他们最大的本钱,于是开始向当地村民宣传环保和文明旅游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诉说。他的想法也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2014年之后,杨有发已经退休,不再是浪石村的村干部,也不再是保洁员,但守护漓江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杨有发就会乘着自己的小竹筏到江上“巡逻”,看到垃圾和漂浮物就会拿起工具进行打捞,看到乱丢垃圾、破坏花草等不文明行为都会上前劝阻。
在杨有发看来,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正是十多年如一日践行“保护漓江”的诺言,才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看到了美好的漓江山水,有了美好的体验。
美丽的漓江山水(10月29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不仅是他,漓江两岸还活跃着不少这样的热心志愿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漓江景区范围内帮扶救助游客83人次,涌现拾金不昧、打捞落水物品等好人好事36件。
阳朔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发动各单位800余名志愿者,在十里画廊、遇龙河景区码头、兴坪古镇等游客聚集点共设立20个旅游服务咨询点,为来往游客提供药品、雨伞、充电等便民服务,在各重要路段维护旅游秩序,各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免费开放。据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阳朔县共接待游客12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7.42亿元。
阳朔县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也持之以恒地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志愿力量,漓江、遇龙河、千古情、如意峰等景区均设立志愿服务点,提供文明旅游宣传、交通疏导、景点服务咨询等志愿服务项目,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3年以来,阳朔县共开展与旅游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700余次,真正实现了将志愿服务送到广大游客身边。
下一步,阳朔县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探索文明旅游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将志愿服务融入旅游一线,让“志愿者之歌”响彻漓江两畔。
传承传统文化 打造“中国咖啡”新名片
恭城油茶制作工艺独特,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祛湿避瘴的功效(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恭城,家家户户都有打油茶待客的习俗,其制作工艺独特,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祛湿避瘴的功效,成为瑶乡健康长寿的“养生汤”。
“一杯苦,二杯呷(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油茶入口微苦,其次微涩,油茶不仅是桂林人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更是在非遗传承与现代工业的碰撞中打造出的“中国咖啡”新名片。
近年来,桂林市不断加快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步伐,也带动了恭城的旅游体验。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越来越多的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只为品尝那一碗小小油茶本真的味道。
面对与日俱增的游客,恭城县政府也是下足了功夫。2019年,恭城全面启动油茶“万亩原料基地、百亿产业”计划,进一步扩大茶叶、生姜等标准化种植规模,迸发新的市场活力直奔“百亿产业”目标。
近年来,恭城油茶知名度不断提升,全面辐射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生姜等农产品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恭城油茶产业逐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
同时,恭城坚持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并举,推动建设恭城瑶族博物馆、油茶展示中心等设施,以节为媒持续举办恭城油茶文化节等活动。与此同时,恭城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积极打造“一碗茶”休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油茶产业园,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项目合作,研发多种口味、不同功效的油茶系列产品,打造多样“中国咖啡”品牌。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桂林恭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瑶族油茶习俗名列其中,这也是桂林非遗项目首次入选该名录。
此次申遗成功,是推动恭城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性节点。近年来,恭城不断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世界熟知恭城油茶,品味恭城油茶,传承瑶族油茶习俗。如今,恭城油茶已形成全产业链条,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
拓展志愿服务 共治共享让幸福落地
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社区是城市的最小“细胞”。近年来,桂林市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以人民需求为方向,创新基层服务方式,努力打造惠民服务新亮点,不断解锁百姓生活的“幸福密码”。
位于七星区漓东街道的空明社区是桂林市深入开展基层志愿服务的典型代表。多年来,该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共治共享新模式,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被评为“桂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桂林市最佳志愿服务党组织”“广西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空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夏改青向记者介绍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灯泡坏了、马桶堵了,居民都已习惯找社区志愿者。”空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夏改青介绍,有很多居民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之后,自己也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行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我们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精神。正是团结互助的奉献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才越来越壮大。”夏改青说。
为精准匹配志愿服务与需求者,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因应需求、积极创新,探索出心愿清单、服务菜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模式”,推出更贴近群众的特色志愿服务,在志愿者和群众需求之间开辟了一条对接精准的“绿色通道”。
“五单模式”志愿服务机制破解了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等志愿服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畅通了居民诉求渠道,建立了高效服务通道,做到“常规问题马上办、困难问题协商办、复杂问题盯着办”,对于打造志愿服务“标杆式”社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夏改青介绍,在空明社区2568名志愿者中,退休人员占了不少,他们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有余力,也需要发光发热的大舞台。而社区志愿服务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空明社区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10月28日摄)。新华网 刘娜 摄
对此,空明社区还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按照“低龄时存时间,高龄时换服务”养老理念,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龄老人为辖区内高龄、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把服务时间储存起来,待今后自己需要时,提取储存的时间换取服务,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波浪式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2023年3月4日,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七星党建主题广场开展“红娘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暨“缘随心动”联谊活动。(空明社区供图)
今年3月,空明社区一场“红娘”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暨“缘随心动”联谊活动影响全城,桂林市首支“社区红娘志愿服务队”在空明社区正式成立。说起这支红娘服务队,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辖区居民罗老先生有一个多年“心病”,想让社区帮忙“治疗”:罗老先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将年满40岁,非常优秀能干,但是碍于性格内向,一直没有处对象,他想着夏改青书记认识的人多,希望有合适的对象介绍给儿子。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夏改青想起之前来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小李,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就把小李介绍给了罗老先生的儿子,没想到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之后小情侣一起来社区做志愿者,并最终迈入了婚姻的殿堂。也正是这段美好姻缘的促成再次触动夏改青最终决定在空明社区设立“红娘”志愿服务项目。
“空明社区以基层服务小切口解锁幸福生活大民生,为适龄单身青年牵线搭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婚恋观、家庭观,使他们成为婚育新风的践行者、家风家教的传承者、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桂林发展的建设者。”夏改青说。
此外,空明社区还创建以社区党委、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等为载体的“六方会商”工作机制,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将社区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营造了和谐幸福的社区生活氛围。
为推动市民提升文明素质,让学模范、做好人、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兴起在青山绿水间,近年来,桂林市举办了多项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主题活动,并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桂林人等20多类评选,选树各类先进人物1000多名,持续举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演巡讲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桂林人正用文明的标尺,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激情和活力展示着这座山水名城的文明底色。(刘娜 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