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文化滋养有福之州 文明绘就美丽画卷-中国文明网
福建福州:文化滋养有福之州 文明绘就美丽画卷
发表时间:2023-09-18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

  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鳞次栉比,福山郊野公园的彩虹步道“美出圈”,“红马甲”志愿者的爱心照亮每个角落,上千个“爱心茶摊”遍布大街小巷,这些都成为福州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为了城市的整体建设,福州于1992年提出了“3820”战略工程,确立了福州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勾画了福州现代化建设蓝图,展现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历经30年的接续奋斗,践行跨世纪的构想,让一个昔日的“后排生”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带着底气与自信,走向未来。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展示的“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7月21日摄)。地方媒体供图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展示(7月21日摄)。地方媒体供图

  三坊七巷守住文化之根 家风家训传承城市精神力量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作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

  7月21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记者参观三坊七巷里的林觉民、冰心故居,重寻历史遗存,感悟时代精神。新华网 于珊 摄

  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记者领略了近现代以来三坊七巷涌现的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数十位“开风气之先 谋天下永福”的名人家风。

  近年来,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名人家风的宣传,将其中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和价值观代代相传,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的“三正”讲堂(7月21日摄)。新华网 于珊 摄

  “我在三坊七巷工作生活28年,见证了三坊七巷从破旧的棚屋区转化为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负责人说,历史文化需要实物载体,没有实物载体的文化就成了美丽的传说,保护历史文化,负责任的态度很重要。

  漫步坊巷,一座座古厝逐步被开辟为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流平台以及文创产业基地,不仅延续了古厝原有的使用功能,传承了闽都文化的血脉与精神,也将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与文明创建相结合,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美丽“福道”展现文明之美 “爱心茶摊”斟满文明馨香

  青山绕城,河网纵横。福州是座山水城市,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登上鼓楼区西部的福山郊野公园“福道”观景平台,榕城风光尽收眼底。

福山郊野公园彩虹道(2022年5月18日摄)。福州市文明办供图

  近年来,福州依山傍水建设了数百公里长的城市绿道,被当地市民亲切地称为“福道”。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尽享绿色福利,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绿水青山之中,充分体现“生态、便民、健身、休闲、共建、共享”的理念。同时,记者了解到,“福道”周边的公园有130多种鸟类,500多种生物,近年来多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的身影。在假期,经常有志愿者组织小朋友参加“夜探”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观察园内的各种生物。

  “福道”为市民带去了绿色的享受,“爱心茶摊”送来了夏日的清凉。在烈日炎炎的福州街头,记者看到很多商铺、药店、超市、餐饮店的门口都设有“爱心茶摊”,免费向过往市民提供降暑饮品。

  “门店提供的茉莉茶很受欢迎。渴了热了的市民、游客都可以进来喝口茶水,希望来到三坊七巷的游客都能感受到福州的福气。”三坊七巷里一家老字号商铺的老板介绍,上午满满一桶茶水,一到傍晚基本就喝光了。

  炎炎夏日,针对户外工作者就近饮水降温的需求,“爱心茶摊”应时而生,借鉴旧时福州广设茶亭“施茶”惠泽乡里的做法,成为服务群众、传递爱心、展现文明的靓丽风景线。2014年,首届“爱心茶摊”启动,让盛满爱的茶水,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去清凉。10年来,小小茶摊,串联起福州文明星火。目前,福州市区爱心茶摊已有1100个左右,覆盖各个区域,爱心队伍还在持续壮大。

三坊七巷同利肉燕门店为游客准备的爱心茶水(7月21日摄)。新华网 于珊 摄

7月17日,鼓楼安泰街道为环卫工人送上绿豆粥。福州市文明办供图

  “志愿红”服务群众零距离 文明实践点亮群众新生活

  作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福州出台《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社区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推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爱心服务力量”全面下沉一线。

  晋安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城区,形成了“1个中心、1个分中心、9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94个村(社区)实践站、N个示范点”的文明实践五层组织链,横向推进7+N平台建设,壮大8+N志愿服务队伍,立体化构建“中心吹哨、部门行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推出了“志愿晋安”微信点单小程序,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群众的生活。

  据介绍,作为“建在百姓家门口”的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社区为中心,辐射方圆步行15分钟可达到便民市场、超市等生活配套服务点。该中心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群众出门溜个弯、逛个公园就到我们中心了,很近很方便。”

坐落在口袋花园中的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月21日摄)。新华网 于珊 摄

  在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除了线上推出“志愿晋安”微信点单小程序,还有各式各样的线下活动。在中心二楼有间“绿生活环保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种微缩模型、民俗文化摆件、主题人偶等。这些工艺品都是环保志愿者柯文沣用废纸皮等制作而成的。

  “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我想告诉大家,手里的东西不是废品,我们可以把它变成资源。”柯文沣说,许多生活垃圾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进行改造,就能让它们重生。

  7月21日,在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楼“绿生活环保工作室”内,志愿者柯文沣制作环保作品。地方媒体供图

  在实践中心,记者见到了“最美志愿者”张洁。据介绍,张洁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多渠道力量成立“村童妈妈聚乐部”,为来到这个城市的进城务工女性和他们的孩子开展志愿服务。

  问起她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她告诉记者:“小朋友背井离乡跟随父母来这边打工,一下子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成立这个俱乐部可以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建立归属感,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据了解,目前“村童妈妈聚乐部”已成立10年,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500多人,志愿者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

  “村童妈妈聚乐部”志愿者张洁关心关爱流动妇女儿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福州市文明办供图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一直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徐瑜在退休后与老伴组织创建了健康科普志愿者艺术团。通过数来宝、舞蹈、快板、歌曲、三句半、情景剧等形式把新思想、新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同时组织老年人参与声乐、舞蹈等课程学习,开展老年声乐课程志愿服务等,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7月21日,健康科普志愿者艺术团志愿者在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排练室排演最近创作的新节目。新华网 于珊 摄

  7月21日,健康科普志愿者艺术团志愿者在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排练室排演最近创作的新节目。地方媒体供图

  不仅在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军门社区也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走进军门社区,“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悬挂在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军门社区门廊上的对联映入眼帘。

  军门社区门廊(资料图)。福州市文明办供图

  据了解,军门社区每月10日举行“居民恳谈日”活动,打造畅通居民诉求的新平台;同时开办长者食堂,为老人们每天提供早中两餐;社区内设有少儿托管中心,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多种托管服务,极大地解决了社区双职工家庭孩子接送难的问题;社区内还设有法官工作室、家事巡回审判法庭,可就地调撤家事纠纷,以“话家常、聊事理”式的调解方式,巧断家事矛盾纠纷。

  从重焕光彩的古厝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大大小小的口袋花园串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园城市、从社区专业力量扩展出全面开花的全民志愿服务队伍……有福之州,正用一块块坚实有力的文明基石,筑起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美好。深厚的文化滋养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筑起百姓的精神家园,引领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更加深入人心。(于珊)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