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次作业无差错不爱较真的班长不是好工匠——访“中国好人”、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二次检修二班班长皮志勇
“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20字不到。如此简短的一句话,背后,是不去数多少日夜的付出,是不去算多长路途的奔走,也是不去说多想但一定要实现的心愿。
“中国好人”皮志勇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新华网 钟奕 摄
“我敢拍着胸脯告诉你,这百分之百是我和团队的伙伴们日夜攻坚而获的成果。”较真的语气,充满自豪的回答,成段成段结合案例的讲解……穿着略微褪色工装的皮志勇,有一双自信的眼睛,他是千千万万电力人之一,付出着,奔走着,怀揣着心愿,从“门外汉"小班长到“攻坚克难”大工匠,他学习着、钻研着,择一事、终一生,3万余次作业无差错,偏毫厘不敢安。平凡之路上,一次次“零的突破”,汇聚起一束束微光,点亮了新型工业化的强国梦想。
独创“记号学习法”
——爱较真的“门外汉”真专注
把自己变作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学习。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对着书本看,刻苦钻研设备原理,一知半解的标红色,完全不懂的标黄色,第二天再用尽一切办法把记号消除。这就是“门外汉”皮志勇独创的“记号学习法”,他也是那个拧螺丝、接线头、看图纸和做笔记最多的人。
大学生入伍,有一定的功底,在多轮岗前培训考核中的成绩都不错,1999年,刚刚被分配到国网荆门电力公司继电保护班的皮志勇踌躇满志。
但现实总是现实,生活的字典里从没有好运气,第一次和同事们走进作业现场,皮志勇发现,真正到了施工一线的他,依然不懂得设备操作、不懂得作业流程。整整一上午,只能傻傻地站在一边,做一个在心里和自己较真的“门外汉”。
皮志勇在工作室向“文明中国”采访报道组介绍工作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不懂没关系,从头再学!”这世上的事,不止一时的挫败与打击,千帆竞渡无畏,只在于破釜沉舟的行动与决心。了解继电保护工作性质后,爱较真的皮志勇,开始坚持和业务“较真”,年轻人要自己找苦吃,他于是一边主动学习,每天晚上看两个小时的业务书,一有时间就琢磨保护原理、梳理回路逻辑;一边主动要活干,一到施工现场,便跑前跑后给师傅们打下手……
十年的时间,皮志勇记了50万字的笔记,画了2000多张各类装置图、接线图。凭着这股“较真”的劲儿,时刻专注的他,很快成为了大家嘴里的“活图纸”,具备了独立工作能力,用一年走完了普通保护人员两三年才能走好的路,并在五年后成功闯进国网湖北电力专业技术人才库。2005年,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他成为了继电保护班的副班长。
爱较真的“门外汉",就这样,从插不上话的“旁观者”变成了攻坚克难的“主角”。
“脱胎换骨”式改造
——爱较真的“螺丝钉”真钻研
“真厉害,敢拿运转数十年的老“心脏”开刀。”湖南和江苏变电站的同行们,这样评价皮志勇。
2012年,皮志勇和他的团队计划对220千伏负荷中心枣山城区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作为负责人,接到这项任务的压力,至今令皮志勇印象极深。
继电保护守护的是电网“中枢神经”,容不得丝毫懈怠,皮志勇对荆门电网网架结构和每个站的设备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不服输的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工作上特别爱较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从未发生安全事故,这个皮志勇所带的班组,被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命名为“铁军班组”。这样的班组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练成的。
皮志勇在工作室向“文明中国”采访报道组介绍智能化改造成果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吃盒饭、睡地板,整整130个日夜苦苦钻研,终于,皮志勇带领着团队实现了奇迹般的目标。这次改造后,他并没有满足于成功的喜悦,而是迅速系统地整理笔记,并出版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调试及运行》一书,为湖北省全省的同类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从每一个细节处入手,和困难鏖战,爱较真的“螺丝钉”,就这样,向运转数十年的老“心脏”开刀,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智能化改造。
“晾豆角”中生奇思
——爱较真的“皮班长”真创新
2006年,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提出了二次工艺标准化。为了提高工艺,皮志勇和他的班组员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总是效果平平。
爱较真的他,遇到难题并不会轻言放弃,一次偶然的契机,他回到父母家,看到母亲正在晾晒豆角,而那晾晒的梯子,正给了他瞬时的灵感。而这奇思遇到长期的积累,也发生了奇妙的作用。那一刹那,皮志勇豁然开朗:为何不制作一个像梯子那样的接线架,既美观又可以省去现场制作支撑件的时间?
经过反复改进,他研制出了二次接线架,大大提高了二次接线工艺和施工效率,并很快应用到各种作业现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项创新成果,也极大程度上激发了这位“皮班长”的创新热情。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皮志勇和班组员们成立了一个创新小组,把施工现场遇到的难题一一搬回实验室,一项一项“啃骨头”。试验场没有电源?便自主开发变电站便携式直流电源;室外端子排由于温差容易造成凝露现象?就钻研冷凝除湿装置。
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皮志勇和班组员们研发了计量表计失电报警、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远程监测、二次设备一键巡视、远方备自投等一系列装置。而这一切创新的动力,都是为了解决困扰基层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用“小创新”保住电网的“大安全”,实现电力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梦想的双向奔赴。
皮志勇在工作室向“文明中国”采访报道组介绍智能化改造成果情况。新华网 钟奕 摄
通过考察学习张黎明、许启金劳模工作室,皮志勇提出了“1+6+N”创新工作机制,由工作室带动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调控、信通和规划六大专业,将荆门供电公司系统内劳模工匠、创新力量拧成一股绳,向全业务核心工作室发展。
从在工作的每一个难点上善于花一些巧功夫到带领团队实现“1+6+N”创新工作机制,执着地投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皮志勇工作室先后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6项、发明专利5项,共攻克200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爱较真的“皮班长”,就这样,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时刻保持着常青的生命力和永不褪色的奋斗姿态。
搭建“技艺传承桥”
——爱较真的“中国好人”真热爱
“首先是热爱。”每当有人问起推动自己不断学习、持续精进的动力,皮志勇总是这样回答。
刚开始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时,他常常要去处理紧急故障,每当把故障处理完毕后,看见设备正常运行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在新疆开展帮扶工作期间,皮志勇一边攻坚克难、消缺除患,一边作为继电保护教练,带领着阿勒泰的4位队员,在技术比武中从“后位”跻身“八强”,拿到成绩时,队员们和他自己都是一样,欣喜万分。他还建议并成功推动阿勒泰公司与荆门公司开展“互联网+结对帮扶”活动,组建“劳模互联网+工作室”微信群,组织青年员工与阿勒泰员工结对,每周开展技术探讨,提升技能水平,并牵线组织单位技术骨干与对口帮扶单位建立线上远程培训帮扶系统,成功搭建起一座“技艺传承桥”。
为每个青年工程师量身定做三年成长规划,手把手指导他们现场操作,耐心讲解工作要点,让他们能快速具备“会接线工艺、会看图识图、会校验调试,会故障处理"的“四会”能力。皮志勇还利用技改退役的旧设备建立了继电保护实训基地、模拟后台监控系统、"创新孵化室"等,定期开展“头脑风暴”、科技沙龙、员工讲学等活动,在班组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创新创效的热潮。
从和冷冰冰的机器交朋友到为每一位徒弟量身定做成长规划,爱较真的“中国好人”,一直热爱着最平凡的岗位,日日夜夜,在不起眼的一线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分分秒秒,把万家灯火、家国重任系于心间。
爱较真,写在坚毅果敢的眼神里,留在风风雨雨的脚印中,扎根在24年如一日艰苦的电力生产一线,镌刻进46项如初心宝贵的专利成果……
不爱较真的班长不是好工匠,不靠辞藻,无需阔论,毋庸赘言……皮志勇,他的名字,和他一步一印的人生之路,告诉我们,他是。(采访报道组: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