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步炎:“只要你肯奋斗 梦想就会实现” | 文明中国·湖南湘潭-中国文明网
万步炎:“只要你肯奋斗 梦想就会实现” | 文明中国·湖南湘潭
发表时间:2023-09-0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只要你肯奋斗 梦想就会实现”

——访“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

  “攻关路上的每一步,是对学识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只有做脚踏实地的耕耘者,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这是他“从零开始,开拓创新”的坚定决心,是他30多年如一日“星辰大海,步履不停”的内心笃定,更是他“向海图强、勇攀高峰”的矢志追求。他就是“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湖南湘潭站的采访嘉宾——“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

万步炎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

  5月22日,中宣部授予万步炎“时代楷模”称号。7月14日,报道组一行来到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采访被称为“养牛专业户”的深海勘探先锋。采访中,万步炎教授时而言语铿锵,时而语重心长,作为“海牛之父”,他用干劲、拼劲、闯劲、韧劲,一步步改写了我国深海海底钻机技术历史,一步步见证了我国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从落后到超越的攀登。

  投身海洋 “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1964年,万步炎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农村,他的外祖父彭明早年参加红军,后在洪湖作战中牺牲,作为烈士后代,他吃过政府的救济粮,让他年少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报效国家的种子。1985年,万步炎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当时正值我国深海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事业起步阶段。

  “我了解到,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广袤公海大洋是一个尚待人类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国际上奉行的是丛林法则,谁先勘探到,谁就有优先开发权,西方大国早我国几十年就已经在全球四大洋大规模开展“蓝色跑马圈地”运动,许多优质海洋资源都已经划归这些国家了,虽然我学的不是海洋资源勘探,但当领导询问我是否愿意投身海洋时,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他说。

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宣传展板。

  1992年,他受邀赴日本开展海洋技术合作研究。在日本学习期间,他深深感受到我国海洋技术落后于人、受制于人,深海资源开发技术几乎是空白,更深深体会到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西方科学家的傲慢。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他拒绝了日本人的高薪挽留,回国投身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研发,一干就是30多年。

  自主创新 “5年内必须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深海钻探设备”

  1998年,他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奔赴蔚蓝大海。“船上小到塑料取样管,大到绞车,都是‘洋品牌’。国家重金从俄罗斯租来的海底钻机在海上干了几个月,却颗粒无收。”这次的经历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变化,“虽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和能力做到,但是很想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国家决定自主研发深海钻探设备,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拿出120万元面向全国招标。万步炎率团队报名并以最优方案成功中标,“5年内必须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深海钻探设备。”他笃定地说。

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万步炎团队。湖南科技大学供图

  “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2003年,万步炎率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并海试成功,在太平洋上打出第一个中国孔:0.7米。随着需求的不断升级,技术也在不断突破,0.7米、2米、5米、20米、60米……钻下的是深度,创造的是记录。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下钻231米,不仅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还高质量完成了我国南海多个可燃冰站位的保压取芯勘探任务,解决了我国可燃冰钻探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

  “我们钻机的所有关键技术都是自主研发,没有照抄国外的技术。这就是创新的力量,跟在别人后面抄袭,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自豪地说。

  潜心育人 “走进海洋是专业课 吃苦耐劳是必修课”

  2010年,万步炎选择离开长沙矿山研究院,来到湖南科技大学,开展海洋地质勘探教学。“我招学生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要真正热爱海洋事业,第二个要能吃苦。海上工作,一天24小时,船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不停摇晃,你无处可逃,只能硬挺,并且要连续挺上几十天才有机会上一次岸。”

  海洋就是教室,走进海洋是专业课,吃苦耐劳是必修课,这是他的“两课”理论。只要是他的学生,到了海上、进了实验室,都得拿起锤子、扳手、电焊,跟着他和工人一起干活。“干海洋非常苦,我们在甲板上温度几十度,海上条件非常艰苦,吃不得苦,就干不下去。”他在海洋上建起“大课堂”,把甲板、餐厅、宿舍都变成传道授业的地方。

万步炎介绍海洋实验室重要成果。高晟寒 摄

  近5年来,万步炎团队共培养了8名博士、42名硕士,为我国海底钻机事业培育了许多急需的专业人才。如今,59岁的万步炎教授步履不停地带领着团队投入到“海牛Ⅲ号”的研制,锁定新目标,迎来新挑战。(采访报道组:党建)

【责任编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