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同五共” 推进移风易俗常态长效
西平县地处河南省中南部,辖20个乡镇(街道),28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8万,是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近年来,西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为切入口,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服务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的文明力量。
一、坚持党群同建共享,明确“谁来抓”。党政带领抓。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负责工作机制,书记挂帅、县长指挥、部门协同;实行县处级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做到移风易俗层层抓。部门牵头抓。明确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八部门具体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工作,县总工会牵头举办“鹊桥会”相亲活动,仅今年就有236对青年男女喜结良缘。干部带动抓。印发《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领导干部、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做到示范引领。联动具体抓。县有调度员、乡有组织员、村有宣传员、组有示范员、户有实践员、处处都有服务员,实现上下联动、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做到有人理事、有人管事。
二、坚持全民同心共树,推动“典型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重点树6种可学可及可做先进典型,大力营造见贤思齐、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树婚事新办典型。全县70%的行政村建立“红娘协会”,开展两届“海棠为媒定三生·移风易俗树新风”集体婚礼、“骑行婚礼”“汉服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等活动,先后共有196对新人参与。“不要彩礼的好岳母”赵爱珍一家、“‘红娘协会’引领婚俗新风”等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等媒体深度报道。树丧事简办典型。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厚养薄葬。皮庄社区村民刘大山91岁的父亲去世,一切从简火化下葬,总支出不到3000元。树勤俭节约典型。深入开展“节约餐饮示范单位”“节俭之星”评选活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树身边好人典型。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学习宣传活动。李到信、赵铁锤等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00余人荣获省、市、县“好人”称号,2438人荣获“乡村光荣榜”。评选文明家庭1.3万多户、移风易俗示范户8360户。树孝老爱亲典型。以“走进长寿之乡·打开长寿锦囊”为主题,推出20多位百岁老人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千岁宴,子女为父母洗头洗脚等活动,用温暖行动滋润心田。树邻里和睦典型。举办“每家端出一盘菜、我们小区充满爱”等活动,促进邻里沟通交流,和睦相处。
三、坚持任务同题共答,突出“重点抓”。依托全县1个中心,20个所,287个站,紧盯持续深入移风易俗重点任务,加强宣传引导,丰富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服务基层群众。重正面引导。“线上+线下”同步传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工程,嵌入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基因,建成80个主题公园,文化墙630面,融入日常、融入生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重习惯养成。遴选推广50余个“优秀村规民约”,落地见效益百姓,“约”出乡村文明风。原创《移风易俗三句半》、民谣《移风易俗拍手歌》、唱词《于自力的婚事》等,在全县广泛传唱,可听可懂可行。重服务群众。利用春节等时间节点,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载体,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写家训、挂中堂、扬家风”“欢声笑语度新春·晒出最美全家福”“八个一”等活动,2024年赠送家规家训3000副,照全家福2万余张,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
四、坚持机制同建共治,确保“长效抓”。建立源头带动机制。提倡办事从俭,在二郎镇范堂村、师灵镇师灵村等60多个村设立“村民大食堂”“移风易俗宴会厅”,倡导每桌农村不超过360元、城区不超过500元。建立社会带动机制。依托公益红娘、见义勇为、心理服务、应急救援、爱心公益、身边好人六大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常态化引导,今年引导简办367起红白喜事,既省钱省力,又非常体面。建立积分带动机制。建立230个“爱心超市”,将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行为记入“积分存折”,激励群众文明节俭办婚丧事。
五、坚持多方同推共进、创新“融合抓”。与改善人居环境相融合。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打造了盆尧镇于营村、陈老庄村等50多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建造老王坡顾庙村等“移风易俗馆”20余座。与“五星”支部创建相融合。将文明实践与“五星”党支部创建有机结合,延伸移风易俗触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与“十县”建设相融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大力推进农业旺县、城乡美县等“十县”建设,让群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呈现出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人少了,移风易俗的人多了,陈规陋习的人少了等“七多七少”的喜人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座谈会精神,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西平贡献。(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委书记 侯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