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戲劇谷日前推出的兩臺“海派市民戲劇”,把戲劇“還”給市民。一出是柏萬青自編、自導(dǎo)、自演的15分鐘小戲《柏阿姨的上班路上》,另一出是由中國臺灣導(dǎo)演李宗熹編導(dǎo),瞄準上海某公園相親角的《求偶》。這兩出戲,受到國家話劇院的邀請,登上了北京的國話舞臺,參與了“中國原創(chuàng)話劇邀請展”。
柏阿姨自己組織了黃絲帶藝術(shù)團,參演者中有不少與她一樣下過鄉(xiāng)、插過隊的知青。在著名淮劇演員梁偉平的指導(dǎo)下,這群業(yè)余演員演繹自身的經(jīng)歷便讓人感到特別真實?!肚笈肌穭t聚焦父母為子女“舉牌”相親的故事,折射出代溝與親情的碰撞、友情與愛情的界限、當下與未來的選擇、勇氣與矜持的較量——終究會讓每一個人成長。
比起當下舞臺上浮光掠影于辦公室戀情的“都市情感劇”,這兩臺“海派市民戲劇”,更能反映年輕觀眾的生活坎坷。但其呈現(xiàn)方式又頗具喜感。當你誤以為它可能走向輕薄時,心弦又往往被觸動一下。北京觀眾看著上海公園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被其真實的悲喜所牽引。為女兒相親的父親,其實打心眼里不舍,一張張攤給別人看的女兒照片背后都有其精心拍攝的原委。為兒子相親的母親,被身為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的兒子追趕——他覺得此事再丟人不過了!豈料,這兩位老人沒為子女相成親,自己卻找到了老來伴……在這出名為《求偶》的戲里,能看到來自父母深沉的愛,雖然這種愛可能看起來更像是“束縛”。這類情感,完全是當下80后父母的真實寫照。
當下有種怪現(xiàn)象,國外原本小眾的、探索型的戲劇——如反情節(jié)等顛覆古典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后現(xiàn)代戲劇”,都被中國戲劇界當作了學(xué)習的“榜樣”。而局部放大、盲目照搬西方理念的戲劇,誤導(dǎo)了大眾對戲劇概念的基本判斷。在商業(yè)戲劇的“折騰”下,有些人就以“看不懂就別來”這樣的“高傲”來忽悠觀眾,以激發(fā)其“逆反”心理,達到刺激票房的目的。
當今中國的戲劇,似乎更多地在“服務(wù)”于小眾、邀寵于“精英”??磻蛑e,被視為“追時尚”或是“抬身價”——這戲,我看得懂,你呢?而市民戲劇的出現(xiàn),點穿了戲劇本身的屬性——不被市民喜愛的、不受大眾歡迎的戲劇,只能是戲劇史上的流星。因為,無論我們擁有何種身份,首先,我們都是由市民匯成的大眾。(朱光)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博物館是檢驗文明的標尺
已是最后一篇
-
博物館是檢驗文明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