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傍晚,我到離居所不遠的龍井路山道散步。 山道的拐彎處,一個戴著頭盔、護膝、護肘武裝到了牙齒的年輕人,從山坡上遛了下來??赡苁菦]有把握好平衡,突然車輪一歪,連人帶車倒在了地上。車速不快,我猜想小伙子摔得并不很重。 誰知,小伙子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我趕緊走過去扶起了他,幫著渾身檢查了一番:還好,無大礙,右臂擦破了點皮而已! 令人驚詫的是,小伙子一直不停地哭——扯開了嗓子大放悲聲,臉上涕泗橫流。這可是個一米八幾的大小伙子??! 也就這么點磕碰,至于如此嘛!其實,像這樣的年輕人,當下不在少數(shù)。有一段時間,幾個朋友的孩子興致很高地要隨我學(xué)散打??蓭状螌毾聛恚娂姶蛄送颂霉?。那些勉強堅持下來的,父母也不斷給我打電話:“我兒子體質(zhì)比較弱,多多關(guān)照……” “吃苦”“耐勞”,一直是我們民族尊崇的美德。年紀稍大一點的人恐怕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到學(xué)期末,老師給的操行評語中,總會有“吃苦”“耐勞”這兩條。如果誰的評語中沾上了“嬌氣”“怕吃苦”之類的字眼,那會是莫大的恥辱。 可現(xiàn)在,這些德行,似乎與一些年輕人漸行漸遠。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不再比“吃苦”“耐勞”。比的是什么呢?誰穿得潮、誰的車檔次高、誰更會享樂……每當我看到這類油頭粉面、戴著耳釘、留著山羊胡的“潮人”,心里就忍不住嘀咕: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擔(dān)起家國的責(zé)任嗎? 近二三十年的快速發(fā)展,社會財富充盈起來,我們在一步一步走向富強。但即使如此,該堅守的,恐怕還得堅守。強不能驕,富不能奢。試想一下:一點磕碰,就嚎啕不止,你能指望他遇到困難會迎難而上?你能指望他遇到歹徒會挺身而出?你能指望他邊關(guān)有難會投筆從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幾年前的一幕,大家還會記憶猶新:在東莞106路公交車上兩個小偷行竊,司機提醒乘客注意卻遭到了小偷報復(fù)。當小偷把刀刺向司機時,車上20多名乘客竟全都嚇得躲向公交車尾部。這些乘客中的大部分,可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 這些年來,有關(guān)治安環(huán)境差、道德滑坡的吐槽不絕于耳。可我們反思過沒有,是什么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多少個家長把孩子“抱在懷里”,恨不得所有的苦都替他吃了!多少個學(xué)校、單位只顧盯著“業(yè)績”,把年輕人正氣、膽氣的培養(yǎng)放在了一旁!多少家媒體,競相關(guān)注的是“高富帥”和“白富美”……如果社會上彌漫著柔靡、驕奢之氣,你又怎能指望年輕人奮不顧身、一身豪氣?GDP增幅再大,如果膽氣方面我們成了侏儒,強國夢恐怕只能流于空談。 孟子說過: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何為“浩然之氣”?他把“剛強”和“正義”視為基本內(nèi)核。如果我們的每個年輕人都既“剛強”又“正義”,東莞公交車上發(fā)生的一幕還會發(fā)生嗎?而要讓社會充盈“浩然之氣”,每個人都有責(zé)任。 薄暮時分,西湖邊常有人偷釣。我有一個朋友,這個時候就會帶著上初中的兒子到偷釣集中的地段散步。發(fā)現(xiàn)有人偷釣,馬上讓兒子上前干預(yù)。他這樣給我解釋:“我要從小就培養(yǎng)他做人的豪氣和公民的責(zé)任意識?!?/p> 這樣的家長,該不該“贊”一個?(王慧敏)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新華時評:還有多少“瞌睡會”可以取消
已是最后一篇
-
新華時評:還有多少“瞌睡會”可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