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偷拍一级黄片,日本湿妺影院免费观看,久久黄色网站,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91国内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三级黄色片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视频

喬石之女憶往事 公布全家福照片
發(fā)表時間:2015-06-19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1990年,喬石夫婦與大兒子蔣小明(左一)、小女兒喬曉溪(左三)、大女兒喬凌(右二)和喬小明之妻周進(右一)攝于北京。圖/作者提供

2008年,郁文和喬曉溪在澳門。圖/作者提供

 

  2013年2月3日,黎明前,我與家人早早來到北京西郊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等候媽媽的到來。

  天亮了,但太陽遲遲不肯露臉。前幾天一直晴朗的天空,此刻變得低沉,布滿陰霾。靈車上路時,天上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漫天風雪中,迎來了媽媽的靈車。數(shù)以千計前來吊唁的人和我們一起,一一跟媽媽作別。

  往事一幕幕,電影般在我頭腦中浮現(xiàn)。

  在家里四個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哥哥姐姐們都說媽媽偏愛我。其實,我覺得媽媽關愛她所有的兒女。也許因為一些原因,我得到媽媽更多的愛,那是我心底最深的幸福和感恩。每個子女跟父母的緣分不同,媽媽與我,有著一種類似失而復得的情感。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跟爸爸媽媽一點都不親。

  童年時和父母的疏離

  我生在上個世紀中國大煉鋼鐵的年代。那時,爸爸媽媽在東北遼寧的鞍山鋼鐵公司工作。兩年后,在我記事前,他們又奉調(diào)大西北,去參加創(chuàng)建甘肅酒泉鋼鐵公司。因為西北條件太艱苦,他們工作忙,媽媽身體也不好,我們兄妹四人被送到南京,由爺爺奶奶代為照料。

  我小時候的記憶里,幾乎沒有爸爸媽媽的身影。只是在長大以后,才聽媽媽講起那時的一些情景。

  有一天,我們姊妹倆在家門口玩耍,遠遠看到難得回來探家的爸爸媽媽,風塵仆仆地急切向我們走來。我們彼此竊竊私語,“咦,他們回來了”,卻沒有一個迎上去,投入他們的懷抱——那是他們最期盼的啊。在我們眼里,爸爸媽媽是家里難得來訪的稀客。

  爸爸媽媽想利用有限的假期,多跟我們相處,睡覺前總會問我們:“今天晚上誰愿意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呀?”當時,最小的我,卻第一個態(tài)度鮮明地表示,怎么睡都行(跟爺爺奶奶或阿姨睡,或自己單獨睡),“反正我不跟你們睡”。

  這些事,令媽媽的印象如此深刻。后來她講述這些情景時,我能聽出,當年我的童言無忌,曾經(jīng)多么強烈地刺痛了她的心。

  與爸爸媽媽聚少離多的日子,持續(xù)了好幾年。

  1963年,爸爸媽媽調(diào)到北京工作。根據(jù)有限的條件,先把已經(jīng)上小學的大哥小明和姐姐小凌接到北京同住。1965年,我也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才和二哥小東還有爺爺奶奶搬到北京。一家八口終于團聚了。

  這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與爸爸媽媽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生活。最初一段時間,我的口頭禪仍然是:“你們家”比“我們家”(南京的家)如何如何不同。

  然而,這段時光非常短暫。我還未及完全認同這個新家,瘋狂、動蕩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爸爸媽媽先后遭到隔離審查,后來又被雙雙“發(fā)配”到黑龍江肇源的中聯(lián)部五七干校。

  不久,爺爺去世,奶奶有段時間去了大姑姑家,大哥初中畢業(yè)后去了延安插隊,剩下我們?nèi)齻€小的,徹底沒有了大人的管束,整天無所事事,變著花樣地瘋玩兒。闖了禍,也無所顧忌。一般最拿得住孩子們的辦法是找家長告狀,在我們這兒換來的回答卻是:“找去吧!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哪兒呢!”

  患難中感受到母愛

  1970年,中聯(lián)部五七干校遷址河南沈丘,我和二哥隨爸爸媽媽搬到了河南干校??粗职謰寢屆刻鞆氖轮敝氐捏w力勞動,艱苦地生活著,我第一次想到,要體諒他們,不應該再給他們添麻煩了。

  那段日子,我們一家四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的時間并不多。爸爸媽媽先后被安排去林場勞動,分別住在十幾人一間的男、女集體宿舍。二哥去了沈丘縣城上中學。留下我一人,駐守新安集鎮(zhèn)大本營的兩間茅草屋,以便就近上小學。

  我一人住在只有紙糊的窗、沒有門鎖的茅草房里,媽媽非常擔心,但也無能為力,只好一邊為我打氣、壯膽,一邊教我挑水、生火、做飯,以及保護自己的基本技能。

  家里有一輛從北京帶去的永久牌26型自行車,學校沒課時,我就騎上一個小時,去林場看望爸爸媽媽。白天,媽媽在地里干活兒,我就在一旁“幫忙”、添亂。晚上,就擠在媽媽集體宿舍的通鋪上,倆人睡一個鋪位。

  在媽媽身邊的那些日子,完全消融了我小時候的陌生感。那是我跟媽媽最親密的時光,我的記憶中留下了很多溫馨的畫面。

  媽媽不會騎自行車,我就很逞能地騎車帶她回家。遇到過水渠上坡時,因為我人小,身體輕,又沒有力氣壓住車把,車子的前輪常會離地翹起,被路人當耍雜技地看:“哈!一個小的,帶著個大的!”

  也是在那段時間,從小遠離媽媽懷抱的我,終于有了機會,感受到媽媽深深的愛。也是因為這段患難經(jīng)歷,媽媽成了我生命中最親密、最信任的人。

  亂世中盡力給我們創(chuàng)造受教育的機會

  1965年我到北京時,本是計劃秋季入學,但是因為我生日晚,北京對入學年齡卡得嚴,沒有上成,只得再等一年。媽媽看我在幼兒園學不到什么知識,就督促姐姐開始在家教我小學課程。

  一年后,我本該上學了,不想文革爆發(fā),學校都停課“鬧革命”了。在文革戰(zhàn)火還沒燒到我們家之前,媽媽鼓勵我在家讀書。記得那時,我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歐陽海之歌》。

  文革兩年后,在“復課鬧革命”的口號中,我終于踏進了小學的大門。剛剛?cè)雽W,就已算是三年級的學生。

  不久,爸爸媽媽去了黑龍江五七干校。當時姐姐管家,定期給他們寫信。一天,我心血來潮,也胡亂劃拉了幾筆,寄去了我寫的第一封信,期盼著媽媽的夸獎。收到回信,我驚呆了。媽媽寄回了我的原信,但是上面已經(jīng)“面目全非”,娟秀的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布滿了信紙,全是批改和點評,從書信結(jié)構(gòu),到用詞造句,以及標點符號。我當時還不能完全領悟媽媽的用心,只感到無比氣餒。后來我才漸漸體會到,就是在那樣的艱難情形下,媽媽仍然抓住一切機會教我學習。

  1970年,我跟著爸爸媽媽去河南干校時,已是四年級的學生。當?shù)匦W師資、校舍條件有限,四、五、六三個年級的學生在同一間教室,由一個老師教課。學生們“各取所需”,只要聽好自己年級的課程即可。反正也是坐在那里,我就所有課程都跟著學,一年下來,通過了三個年級的所有考試,等于連跳了兩級,混到了河南沈丘新安集完全小學的一紙畢業(yè)證書。

  1972年,爸爸接到“暫時借調(diào)”回北京工作的通知。為了讓我們盡早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馬上決定,由爸爸先帶二哥和我回京上學。媽媽知道我那張小學畢業(yè)證里的水分,讓我回到北京后,降一年,從初一上起。

  即使這樣,一開始我仍是跟不上學校的課程。最吃力的是英語,記得第一次英語考試,我連蒙帶猜,只得了37分。所幸媽媽半年后也回到了北京,馬上開始幫我補習功課。

  在文革那樣混亂的大環(huán)境下,如果沒有媽媽對我們的教育的重視,就不可能有我以后學業(yè)上的進步,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學術(shù)位置。

  插隊時的家信

  1976年,我面臨高中畢業(yè)。雖然文革已近尾聲,下鄉(xiāng)插隊仍是當時中學畢業(yè)生的主要去向。很多學生的家長都各顯神通,紛紛為子女尋找更好的出路。我在家中排行最小,又是女孩子,從小顛沛流離,營養(yǎng)不良,小病不斷,爸爸媽媽也很為我的前途而擔心。

  參軍在當時是上上策。我們那一屆同班同學中,正門加后門,先后一共有十余人參軍入伍。對此,我除了羨慕嫉妒,是想也不敢想的。因為我知道,以媽媽的家庭出身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加上當時爸爸媽媽雙雙受沖擊的身份,我是不可能為當時的革命軍隊所接納的。此前幾年,大哥參軍夢想的徹底破滅,就是證明。

  當時有個政策,父母身邊可留一個子女??墒窃谖覀兗?,姐姐幾年前中學畢業(yè)后已經(jīng)留在北京工作,就不能再享受這個政策了。萬般無奈,爸爸媽媽有了給我辦“病留”的想法。如果我“病留”辦不成,必須下鄉(xiāng),那就去也在插隊的二哥那里,有個照應。

  知道了爸爸媽媽的想法,我馬上就急了,年輕氣盛的我在意的是,作為班委,不能在同學面前臨陣逃脫。因此,我對爸爸媽媽一通慷慨陳詞,最后表態(tài):不管與同學們一起去插隊有多苦、多累、多難,我一定要去?!笆腔鹂游乙蔡?!”爸爸看我那么堅決,就說:既然你有這樣的決心,那就去吧。

  下鄉(xiāng)那天,媽媽陪我一起到學校操場集合。我爬上插隊知青的卡車,準備出發(fā)時,再次回頭望向媽媽,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向不輕易表露情感的爸爸,不知何時也來了。爸爸媽媽站在人群中,一起默默注視著我,為我送行。

  我是在有200多知青的京郊農(nóng)場插隊的。從一開始我就感覺到,農(nóng)場領導對我們這些北京城里來的知青有著莫名的仇視,把我們當勞改犯般改造。記得第一天出工就來了個下馬威,每人挖20個一立方米的深坑,挖完合格了,才允許吃飯。冬天沒啥農(nóng)活兒,那就修理地球,把山丘上的凍土用鎬頭刨出來,裝上獨輪小推車,填到洼地里。

  當時我們16個女生住在一間雙排通鋪的宿舍里,每天收工后回到宿舍,就是給家里寫信訴苦,然后等待和拆讀家人的來信。讀信時,往往一人開個頭,宿舍里便稀里嘩啦哭成一片。我平時屬于淚點低的人,但這次來插隊,對我而言完全是自討苦吃,來之前又跟家里立了軍令狀,現(xiàn)在面對這樣的結(jié)果,以我倔強好勝的個性,也只有啞巴吃黃連,跟家里報喜不報憂。

  有一天,我也收到了媽媽的來信。這是一封與眾不同的家信。信里除了關切、問候,通篇沒有任何悲切的文字,更沒有一字的責難。媽媽說,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鍛煉人的意志;越是困難的環(huán)境,越是將來值得回味的經(jīng)歷,這些都是可貴的人生財富。當初我選擇去插隊,說明我有勇氣,她為我感到驕傲,相信我能從這樣的經(jīng)歷中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

  媽媽對我的鼓勵和正面的肯定,消除了我心中因為自作自受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同宿舍的姐妹們也都感慨地說:“你媽媽真?zhèn)ゴ?!?/p>

  后來,我回到北京,聽家里人說起,媽媽知道我在那里受苦,夜里默默落淚,但她知道眼淚幫助不了我,唯有正面的激勵,才能堅定我面對困境的勇氣和決心。

  困境中的人生導師

  我們70年代成長的這一代,沒有接受過愛情教育,談情說愛被視為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男女生接近甚至被認為是“耍流氓”。因此,我在收到第一封異性表白的來信時,不但沒有欣喜感覺,反而在震驚、惶惑之余,感到莫大的侮辱。盛怒之下,我提筆寫了言辭激烈的絕交信。

  媽媽聽說此事后,與我談了幾次。她告訴我: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并不是什么非分之想,或十惡不赦的罪過,是青春期的正常情感。假使沒有心動的感覺,選擇拒絕情有可原,但是也應該注意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心。

  正是這樣的疏導點撥,讓我懂得了,不僅要聆聽自己的內(nèi)心,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感受。

  1990年,我已在大洋彼岸求學生活了兩年。由于學業(yè)、環(huán)境、家庭等問題上的種種壓力,我一度感覺非常無助、迷茫,幾經(jīng)掙扎,無以解脫,精神緊繃到瀕臨崩潰的邊緣。

  百般無奈、無助之時,我想到了媽媽。當時我與愛人都在讀書,僅靠有限的獎學金支撐我們的家庭,生活很是拮據(jù)。但我還是不顧一切,買了一張對我們當時來說可謂“巨額”的機票回國。

  到家后,我跟媽媽聊起近況,后來干脆睡到了媽媽的房間,對她打開心扉,傾訴這幾年來生活中的種種遭遇、酸甜苦辣。媽媽細心傾聽著,理智地分析,幫我從一件件漫無頭緒的瑣事中,梳理出問題的根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擺明,分清主次。原本心中一團亂麻的我,心情豁然開朗。

  那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我曾經(jīng)感到人生黯然無光。如果沒有媽媽的支撐,我不知道能否順利走出那個泥潭。媽媽是我的人生導師,她對我的深切理解和全心包容、毫無保留的信任和一如既往的鼓勵,一直伴隨我的人生之路。

  學醫(yī)的我無法留住母親

  我學醫(yī)的專業(yè)選擇,完全是受了媽媽的影響,也與那個年代的缺醫(yī)少藥以及政治環(huán)境帶來的風霜不無關系。

  媽媽年輕時飽受疾病纏身的痛苦,有了家庭后又很快添了四個孩子,常常因家人生病求醫(yī)的困難而苦惱。媽媽無師自通,買來一些通俗淺顯的醫(yī)書,常常藉此為我們“診治下藥”。后來,她甚至買來注射器及消毒器具,準備自己給孩子們打針,終因?qū)嵲诓蝗滔率侄髁T。

  大概是在1968年,經(jīng)過連番數(shù)日的游行、陪斗、批斗,一天中午,爸爸拖著疲憊的身軀從外面回來,進了洗手間。我們一家正準備著吃飯,突然聽到洗手間里傳來一聲巨響,媽媽反應過來,馬上跑了過去。門被反鎖了,急切拍門喊叫,里面沒有任何應答。媽媽正準備讓二哥從上方爬進去,門開了,爸爸面無血色,沒有說上一句話,又直直地朝著我們倒了下來。

  媽媽急忙趕出去求救。先去了大院里一位科班出身的醫(yī)生家,不曾想,這位醫(yī)生可能是為了與“走資派”劃清界限,不愿意管。后來,媽媽總算找回了一位非科班出身但熱心的醫(yī)生。她看后,說是失血性休克,得盡快送醫(yī)院。爸爸被送到附近的復興醫(yī)院急診室,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正當醫(yī)生們討論治療方案時,爸爸單位的造反派聞訊趕到。先是宣讀了“最高指示”,接著告誡醫(yī)生:他是走資派,屬于“牛鬼蛇神”、重點審查對象,你們看著辦。有了這樣的指示,醫(yī)生只給予一般保守治療,輸上液,用了一些止血藥,在醫(yī)院觀察了幾天。

  好在爸爸命大,在急診室的候診椅子上躺了幾天,出血居然停止了。病情稍見穩(wěn)定,馬上被請出醫(yī)院。出院病歷上寫著:“患者單位來人,患者是重點審查對象,考慮出院?!?/p>

  后來才知道,爸爸之前已有黑色“柏油樣”稀便數(shù)日,那是典型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媽媽為自己沒有這個醫(yī)學常識感到愧疚,也為爸爸差點遭遇不測而后怕。

  有了這樣的教訓,下放五七干校之前,媽媽首先買來了一本厚厚的《農(nóng)村醫(yī)療衛(wèi)生手冊》,并按照上面的提示,備上她可以買得到的一些常用藥物。

  在我中學畢業(yè)下鄉(xiāng)前夕,媽媽讓我學些醫(yī)學常識,除了自己生病時有用,也可以幫助周圍的人。因此,我參加了一個課余“紅小醫(yī)”學習班,并去院里的醫(yī)務室為別人打針。這樣插隊時,誰有個頭痛腦熱,我也可以充當半個“赤腳醫(yī)生”。

  高考通過后,填報志愿時,我本想報自己喜歡的數(shù)學和無線電電子技術(shù),但媽媽非常希望我學醫(yī)。她細細給我分析了各個專業(yè)的利弊,以及未來的需求和可能的職業(yè)走向。她說,我的性格也適合學醫(yī)。而且,以中國多變的政治環(huán)境、我們的家庭出身情況,以及父母的工作性質(zhì),將來是否還會受到?jīng)_擊,都是未知數(shù)。然而,作為醫(yī)生,無論走到哪里,若能夠幫助周圍的人解除病痛,都會受到歡迎,因而受政治氣候影響相對要小。

  媽媽的想法我無以辯駁,但我仍然不愿完全放棄自己最初的志愿。一如既往,媽媽充分闡述了她的想法之后,并不強求,仍然尊重我,讓我自己做決定。

  那一年可以報三個志愿,權(quán)衡利弊之后,我第一志愿報了醫(yī)學院。心里的小算盤是,這次考得不理想,第一志愿肯定不夠線,僅僅是為了滿足媽媽的愿望。然而,出乎我的預料,最后竟然被第一志愿錄取了。或許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在助我去實現(xiàn)媽媽的意愿。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在這個專業(yè)領域一路走下去,從最初的并非十分情愿,到越來越體會到其中樂趣,更深深地感謝媽媽幫我做出的選擇。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著自己的親人即將逝去,卻沒有絲毫的辦法留住他(她)。媽媽的匆匆離去,對學醫(yī)的我更顯得殘酷??催^很多生老病死,也知道自然規(guī)律的無法抗拒,但是,我仍然難以接受媽媽已經(jīng)離去這個殘酷的事實。我多么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在媽媽的膝下繼續(xù)享受做女兒的幸福,永遠擁有這份慈愛與呵護。五十多年的母女情緣,媽媽已經(jīng)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我知道自己不該奢求太多,但是,當媽媽轟然倒下,那巨大的失落仍然令我痛徹心肺。

  我最后一次走到媽媽的身邊,趴在她的耳畔告訴她,我有多么的不舍,如有來世,還望再做她的女兒,給我一個機會報答她的恩情。

  送走了媽媽,走出告別大廳,風雪已過,陽光穿過云層,照在白雪覆蓋的大地上。仰望天空,我相信,媽媽一定去了有陽光的地方,她會一如既往,繼續(xù)溫暖我們。(喬曉溪) 

  

上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原 茵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86169&encoding=UTF-8&data=ACj82QAAAAcAAGqcAAAAAQAr5LmU55-z5LmL5aWz5b-G5b6A5LqLIOWFrOW4g-WFqOWutuemj-eFp-eJhwAAAAAAAAAAAAAALjAsAhQLc1fW_sU41RhnAOa7ZtV8gUcDTgIUMYSVTSjLKA-gayvIiUbXEs7t8Ms.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86169&encoding=UTF-8&data=ACj82QAAAAcAAGqcAAAAAQAr5LmU55-z5LmL5aWz5b-G5b6A5LqLIOWFrOW4g-WFqOWutuemj-eFp-eJhwAAAAAAAAAAAAAALjAsAhRwQ4j6bCs9xRDaGur9Fr3T0696OgIUEfrLvqWFAPA_-GSBQwxgfSrqIs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