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华,男,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金其华把群众当亲人,多次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渡过难关,调解纠纷700多起。他坚持24小时随叫随到,30年跑坏4辆摩托车,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金其华曾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安徽好人”等荣誉。
定纷止争为民解忧
作为村干部,每天都要应对各式各样、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在基层,首先要稳定,不然什么事都干不成。”金其华深知自己肩负重任。1996年,金其华刚进村委会工作就遇到了一件棘手事。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因为土地纠纷,到村委会闹得不可开交。初生牛犊不怕虎,金其华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做群众工作。“你一个毛头小伙子,说话能算数?找能拍板的人来!”“年纪轻轻,办事能靠得住?”“你要能让我心服口服,都好说,不然免谈!”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毫无经验的金其华连话都插不上,首战没能告捷。“那时候年轻不服输,心想只要不放弃,问题总能解决。”理思路、找方法、寻窍门,一家一户上门走访,一遍一遍梳理问题,一点一点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经过5年努力,金其华终于啃下了这根“硬骨头”。通过这几年的经验积攒,村里的大小冲突在他的努力下迎刃而解,一张张面红耳赤的面孔在他的调解下归于平和。
调解中,金其华经常给当事人说两句话,“如果你是他,你该怎么办?”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拉近距离。“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办。”以案释法,引导双方回归理性。渐渐地,群众认可了他。“矛盾到我手里,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自己受一点委屈,都要努力把事情调解好。特案特调,两种甚至多种调解方案并用,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金其华坦言,即使受了委屈,也仍然笑对群众。
这些年来,全村1224户人家,金其华调解过的各类纠纷所涉及的家庭就有800多户。“有事找金书记!”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长期调解中,金其华总结出“快、敢、稳、细”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手软;“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2019年7月11日,“金其华调解工作室”在砖佛寺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这是六安市首家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机构。“金其华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调解各类纠纷共191起,涉及金额508.481万元,同时还为周边5个乡镇20多万群众提供义务调解服务。2022年,金其华“快、敢、稳、细”调解工作法在霍邱全县推广,31个乡镇(开发区)设立了“金其华工作法调解工作室”,为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作出积极贡献。
随叫随到一心为民
自1988年回村工作以来,只要群众有需要,一个电话打来,金其华饭不吃、觉不睡,说走就走,被当地村民称为“无根萝卜”,永远在忙活。他时刻关注群众冷暖,急群众之所急。2017年农历大年三十,金其华照例走访村里孤寡老人,检查他们用电、用火安全。小庄组村民张某拨通了他的电话,正准备吃年夜饭的他骑上摩托车就消失在家人视线中。原来,张某父亲病故,金其华一直陪伴张某,并帮他料理父亲的后事。2018年夏天一个夜晚,风狂雨骤,金其华在巡查时,发现西圩组村民李某母子俩因屋顶漏雨,坐在屋内打着雨伞,李某是智力残疾,其母已90岁高龄,金其华立即转移安顿好母子俩。第二天便开始筹措资金,为母子俩修缮房屋。
为了帮助群众度过困境,慷慨解囊是常有的事。东圩组村民万某,15年前外出务工没有车费,金其华资助了200元。如今万某创业有成,开始回乡发展产业,帮助乡邻脱贫。村民种地没钱买化肥、种子,金其华垫钱购买已经司空见惯。他常说:“为乡里乡亲们解决燃眉之急,既是做人的情分,也是做村支部书记的责任!”
与时俱进为民致富
2005年4月,金其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致力于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村里先后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鼓励群众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引导村民发展蔬果种植、稻虾养殖,开展连片土地流转……
无论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金其华倾力帮助解决。2021年,陶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砖佛寺村,承包了280亩土地,发展稻虾产业。与村民有了矛盾,金其华耐心调解。稻田缺水,金其华帮忙联系镇上、县里部门,帮忙打井,抽水灌溉。遇到技术难题,金其华帮忙找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没有金书记,我不会干得这么顺利。”陶某说。“他是我们村最忙的人,心很细,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么多年有他在,村民们才能安心过日子,安心搞发展。”73岁的村民胡方乐是看着金其华长大的,谈起金其华,他忍不住连声夸赞。
如今,砖佛寺村家家户户搞经济,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金其华家里变化却并不大,一家人仍靠着金其华的工资和10亩土地生活。曾经有人劝他进城做生意,要带他去外面挣钱,金其华说:“我哪儿也不去,就认这块土地!”
平凡的岗位承载着不凡的使命。“从事基层工作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需要我,群众也需要我,那我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干下去。”金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