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中国文明网

河北: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

发表时间:2024-07-2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乡村全面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河北都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部署,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务实措施,着力推进“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走深走实。

  邢台市:基层首创激发动力活力 聚焦重点实现全面提升

  邢台市鼓励基层首创,激发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的动力活力。全市5335个村(社区)已实现红白理事会、乡贤评议会、道德红黑榜、村规民约“两会一榜一约”全覆盖。沙河市下郑村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规定取消订婚宴、丧事不超过3天等红白事操办标准。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首创“道德法庭”,其做法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清河县实施“金牌大柜”项目,隆尧县创新“乡贤评议会”工作模式等。

  实施典型引领,邢台市常态开展“泉城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选树,发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培树“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身边典型。信都区西北留村在街道广场制作典型事迹宣传墙,临西县岗楼村敲锣打鼓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锦旗送至其娘家,让典型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邢台市聚焦重点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陈规陋习,分类施策,达到靶向发力、全面提升的整体效果。全市倡导文明婚俗,在8个试点县(市、区)建立新时代红娘服务队。大力推广威县孙家寨做法,推广孝道文化,广泛开展饺子宴、晾被洗衣、医疗服务等孝老敬亲活动,涌现出巨鹿县寻虎村“老年公益食堂”、任泽区骆家庄村“农村互助幸福院”、沙河市田村“一元餐厅”等典型。全市坚持以文化人,广泛开展“‘双争’有我·唱响泉城”“‘双争’有我·舞动泉城”“彩色周末”等文化惠民活动,有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秦皇岛市:运用“她”力量打通乡风文明新路径

  秦皇岛市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和妇女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好移风易俗工作“组合拳”,运用“她”力量打通乡风文明新路径。

  秦皇岛市利用“妇女微家”等“妇”字号阵地和妇联系统宣传平台,成立工作室,指导和带领妇女小组长、妇女网格员、巾帼志愿服务队上门入户一对一走访、编排移风易俗节目,当好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倡导者、推动者。充分依托秦皇岛市“知子花开 香飘万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庭移风易俗服务赋能。联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创立家庭建设研究中心,建立覆盖城乡的家教指导服务站。全市建立家长夜校和爱心爸妈教培基地26个,每个县区建立1个亲子阅读体验基地,面向各县区和教育系统招募优秀公益家教讲师51人,传播移风易俗新观念、倡导家庭文明新风尚。同时,利用妇联组织网络,将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等内容融入“巾帼大宣讲”“家风润万家”家风家教宣传服务中,开展移风易俗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为城乡家庭提供可感可及的家教指导。

  辛集市:以老年食堂建设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

  辛集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移风易俗工作思路,探索“文明实践+农村助老”新路径,以农村老年食堂为阵地,统筹调度各类助老资源,不断培育崇尚节俭、孝老爱亲、和谐友爱的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辛集市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5.53万人,其中农村地区9.87万人。2023年以来,该市聚焦农村养老“吃饭难”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农村老年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103家,为2000多名老人提供近5万次助餐服务,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满意度。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辛集市将老年食堂打造为文明实践新阵地,依托板凳“辛”课堂、文化惠民“辛”舞台、幸福天天来敲门、健康辛集行、文明实践民“辛”行5个品牌项目,经常性组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爱心帮厨、健康科普、义诊义剪5类文明实践活动,改变农村老年人“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的单调生活。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非遗剪纸、书法交流、农民画展览、象棋比赛等活动100余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组织辛集孝和文化协会、与爱同行公益团队等12个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为老年食堂的老人提供义诊、义剪、按摩等20项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依托老年食堂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进一步倡导了文明健康新理念,让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经过一年多运营,老年食堂不仅“有人管”“吃得好”,热心群众、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也积极参与到老年食堂的运营管理和志愿服务中。截至目前,全市老年食堂的志愿服务队伍已有300多人。结合移风易俗工作,68个村通过邀请老年食堂的老人参与制定红白事办事标准,参加“好婆婆”“好儿媳”先进典型选树等,让老年食堂成了文明新窗口、移风易俗新阵地。

  正定县:殡葬新风尚为村民减负担

  正定县正定镇斜角头村针对以往丧事规矩多、时间长,老百姓开销大的问题,建立白事活动大厅,制定、发布了斜角头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了6项原则,即从俭原则、一天原则、地点原则、穿戴原则、回收原则、免费原则。

  正定县南岗镇平安村制定红白事十不准,统一了红白事办理标准。2022年8月建设了500平方米的“新风大食堂”,明确就餐标准,办一次酒席可为村民节省一到两万元,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消失,村民们少了负担,鼓了“口袋”。

  近年来,正定县将殡葬习俗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推动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积极研究和探索殡葬习俗改革新举措,破除丧葬陋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成立殡葬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多次研究方案,探索殡葬习俗改革新路子、新举措。研究制定了《正定县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鼓励全县8个乡镇建设中心型农村公益性骨灰堂,解决逝者骨灰安放问题,根治乱埋乱葬现象。全县全面推广正定镇斜角头村、南岗镇平安村红白理事会的经验,进一步规范154个村的红白理事会,要求红白理事会全程介入本村红白事务,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作用,规范办事流程、议事规则,使村民办事有章可循。积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广塔元庄村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做法,组织全县198个村居全部修订完成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成为一种常态。(供稿:河北省文明办 河北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爽】